第(1/3)页 “学姐,你好,我是滕比大学的学生水野俊太。刚才听了你所演讲的诗歌之美,只觉得自己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……这华夏文化,当真是源远流长,唐诗宋词,无论是世界的任何一角落都受着一定的影响。” 方洛在方苗苗的指引下入座。 孙寒凝因为是海都大学的教师的原因本来要坐在前排的,可因为方洛的原因,她静坐在方洛的身旁。 刚听了这舞台上海都大学学子的演讲,方洛觉得内心有些震动。 此时就是看到一位自报家门的岛国学子站出来发问,他的眉头稍稍的一皱,总觉得有些不对劲。 “但我有一事不太明白,就是华夏人有着如此多年的文化历史,曾经出现过那么多的杰出先贤,可为什么到现在,却有着这样一句奇怪的话语出现了呢?” “什么话?”舞台上的学子保持着笑容回复道。 虽说华夏和岛国目前关系友好,但曾经发生在二国之间的事情可是不会被遗忘的。并且两国看似有好,实际上火花摩擦不断,人民也在不断的比较。 比商业,比生产,比科技,比文化,比学生…… 海都大学演讲的学子内心清楚,这位名叫水野俊太的岛国腾比大学的大学生有些来者不善。 是来挑事的。 “就是所谓的华夏唐朝文化在东洋,明朝文化在南韩,民国文化在华夏宝岛。”水野俊太讲话的时候稍稍的扶了扶自己的眼睛,保持着微笑说道:“这些话语是我在华夏的网络上听到的,可为什么这样的说话会流传下来呢?难道是说,华夏人自己都不愿意传承自己祖先留下来的优质文化吗?” 华夏人多繁杂,并且在信息爆炸的年代什么样的人都有,因此民间之中也是流传出了一种奇特的说法。 就是这学习唐朝文化可以去岛国,学习宋朝文化可以去棒子国,想学习民国文化可以去宝岛…… 而这句话更深刻的意思指的是,唐朝的文化精髓被岛国给继承了,宋朝文化的精髓被棒子国给继承了,而民国的文化精髓则是被宝岛给继承了。 似乎华夏人民什么都没继承一般。 可华夏人民在这段时间内又继承了什么了? 华夏倡导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甚至这样的一个方针都被写在中学生所需要学习的政治书上。 可有一些国人对于华夏国际的文化传承根本将这条方针给遗忘,甚至还反其道而性质,全盘肯定外来文化甚至还取其糟粕弃其精华。 也正是华夏的国民之中有着这一小部分人群的忘本,导致一些外国人士借题发挥。 第(1/3)页